第19屆國際肝移植協會年會肝移植50周年慶典精彩報告

2013年6月12日至15日,第19屆國際肝移植協會(ILTS)年會暨肝移植50周年慶典在澳大利亞悉尼隆重召開。本次大會共收到稿件773篇,來自世界各地的1200餘名肝移植領域的權威專家、知名學者、醫護人員和科研人員參加了本次會議,並就肝癌肝移植受體標準的討論、活體肝髒移植供者安全性探討、成人和兒童肝移植長期存活的關鍵技術、免疫抑製劑的合理應用,DCD供肝的臨床應用和基礎研究進展等問題展開了廣泛和深入的討論。

6月是澳州入冬的日子,然而坐落在悉尼市的達琳海灣會議中心,卻是格外的熱鬧,一年一度的國際肝髒移植會議在這裏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們,包括移植外科內科專家,強大的研究團隊,以及其他成員們都聚會在此。大會是由主會場和多個分會場所組成。通過調查,此次參會人員最多的是來自亞洲,可見亞洲肝移植在國際社會上逐漸嶄露頭角。 [詳細]
更多>> 學術新星專場報道

蛋白酶抑製劑三聯療法丙肝感染肝移植受者性別差異

三聯療法與嚴重貧血相關,尤其在婦女和肝移植受者中,與貧血相關的不良反應可能限製治療效果。美國Varun Saxena教授等研究了來自美國6個中心的120例丙肝感染的肝移植受者,應用三聯療法(聚乙二醇幹擾素+利巴韋林+蛋白酶抑製劑),中位隨訪158天,特拉波維在89%患者中使用,聚乙二醇幹擾素+利巴韋林在97%患者中使用,對男女患者的不良反應和病毒反應性進行了分享。 [詳細]

肝移植等待名單中肝癌和非肝癌患者新型優先評估模式

為建立肝癌和非肝癌患者的分配公平模型,應用移植益處作為終點,意大利帕多瓦大學Alessandro Vitale研究團隊對2004-2009年北意大利移植地區慢性終末期肝病患者中進入移植等待名單(WL)的2697名和經曆移植(LT)的1702名患者進行了研究。建立2個獨立多變量回歸(WL模型和LT模型)來測量肝癌和非肝癌患者MELD的預後能力。對WL模型我們使用多變量分析競爭風險。危險比(HR,95%可信區間)最終包括在Markov模型中用來計算不同亞組和不同時間水平的移植益處。結果表明,WL競爭風險模型中發現MELD能顯著預測肝癌和非肝癌患者的生存。 [詳細]

術後門脈高壓症對活體肝移植後異體免疫反應的影響

最近研究顯示門靜脈壓促使基於肝髒的抗原提呈細胞包括肝竇內皮細胞(LSECs)的活化,肝竇內皮細胞具有耐受性的能力。日本廣島大學Takashi Onoe教授為研究術後門靜脈壓(PVP)對活體肝移植受者異體免疫反應的影響,將55例活體肝移植患者根據PVP水平分為兩組:低PVP組(<15mmHg)和高PVP組(≥15mmHg)。為監測患者細胞同種異體反應性,多參數的MLR試驗在活體肝移植術後2~4周間期進行。MLR揭示了活體肝移植術後2周CD8+T細胞的抗供體反應在高PVP組顯著高於低PVP組。 [詳細]

心髒死亡器官捐獻肝移植導致肝癌患者生存下降

來自西加拿大大學的Kris P.Croome教授從移植受者科學登記處(SRTR)的UNOS數據分析了所有屍體肝移植受者的生存情況,發現接受心髒死亡器官捐獻(DCD)的肝移植患者比接受腦死亡器官捐獻(DBD)的肝移植患者長期生存較差。多因素Cox分析顯示移植物和患者生存的預測因子包括肝癌診斷,接受心髒死亡器官捐獻移植物,丙肝狀態,受體年齡,供體年齡和MELD評分。 [詳細]

低溫氧合體外灌注預防DCD肝移植後膽道損傷

為克服器官短缺,心髒死亡供體肝髒在很多國家的應用不斷增加。由於器官保存前的熱缺血期,這些移植物處於衰竭和膽道損傷的風險更高。為研究機器灌注肝移植物移植後的膽道損傷,瑞士蘇黎世大學醫院的Andrea A. Schlegel教授等分析缺血末低溫氧合體外灌注的影響,隻在移植物植入前1小時通過門靜脈應用。他們通過大鼠肝髒來研究移植後機器灌注肝移植物的膽道損傷,發現用低溫氧合體外灌注(HOPE)治療後缺血再關注損傷顯著改善,這是首次在DCD肝移植模型中證實低溫氧合體外灌注是預防膽道損傷的良好策略。 [詳細]

耐受可被打破:可耐受的兒童肝移植受者前瞻性研究

約20%的肝移植受者發生移植耐受,兒童患者更為常見,而人們對肝移植受者的長期預後知之甚少。美國UCLA兒童胃腸科的Laura J.Wozniak教授等前瞻性的研究了可耐受兒童肝移植受者的臨床特征。耐受被定義為脫離免疫抑製劑1年以上肝功能仍正常。他們通過對15例兒童肝移植患者的觀察發現,12例患者保持耐受,3例沒有耐受(原因包括轉氨酶升高、發生係統性紅斑狼瘡、活檢顯示中度急性排斥反應)。他們發現幾乎所有耐受患者都是男性,數據提示耐受是一個動態,非永久的狀態。 [詳細]
更多>> 肝再生醫學進展報告

同去年的會議內容相比,肝再生醫學還是這個領域的新秀。肝再生醫學會議是由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大學醫院的Dr. Dhawan 和來自香港大學的Dr. Man 主持。一共邀請了四位世界著名的講者。他們分別是來自澳大利亞悉尼PRA醫院的Dr. Raska,香港大學的Dr. Ma,荷蘭鹿特丹大學醫學中心的Dr. van der Laan和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Dr. Fox。

肝髒腫瘤幹細胞

Dr.Ma是香港大學的名譽助理教授,在過去的幾年內,Dr. Ma的研究重點是在肝髒腫瘤幹細胞上。大會期間,她著重介紹了腫瘤幹細胞,幹細胞的標誌物以及幹細胞的鞄向治療。腫瘤幹細胞是一群特別的腫瘤細胞,這群細胞和腫瘤的發病有關,並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 [詳細]

肝再生醫學的發展史和幹細胞的臨床治療

肝細胞的再生能力第一次被描述是在公元前八世紀的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每天都在承受惡鷹啄食肝髒的刑罰,然而他有一個能力,就是無論每天肝髒被吃掉多少第二天又會恢複原狀。古希臘神話當中唯有這個故事提及了肝細胞的再生能力,盡管是虛構的,但這個概念在那時就已經被創造出來了。根據定義,幹細胞是未分化的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 [詳細]

肝髒幹細胞

Dr. ven der Lann是一位來自荷蘭鹿特丹大學醫學中心的副教授,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他和ILTS有著非常密切的聯係,在2005,2006和2009期間他曾經3次獲得ILTS年輕學者獎(Rising Star), 現在他擔任ILTS雜誌的副主編。在大會期間,他不僅對肝髒幹細胞的定義和分類作了詳細的解釋,還將他的工作向大家作了完整的彙報。 [詳細]

肝細胞療法的進展

Dr. Fox是美國賓州匹茲堡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的一位外科教授同時也是再生醫學創新療法中心主任,該中心是附屬於美國有名的McGowan 再生醫學研究所。他的主要研究課題及臨床工作:肝髒移植,肝病及肝細胞功能失調的細胞治療方法,肝髒的再生醫學,肝髒幹細胞,人工肝及肝細胞移植在治療肝病的作用。他發表了很多文章,建立了不同肝病的動物模行,運用人體肝細胞並曾經多次成功為肝病患者做肝細胞移植。 [詳細]
更多>> 浙大一院研究成果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研究成果

第19屆國際肝移植協會(ILTS)年會上,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院士領銜的肝移植團隊共有42篇摘要投稿,共有7位學者進入大會發言,30餘篇摘要以POSTER形式展出。其中徐驍教授、劉原興醫師、張宇醫師、郭海軍醫師和丁超峰博士5人分別獲得了大會頒發的青年學者獎(Young Investigator Award)。這充分展現了浙大一院肝移植團隊強大的綜合實力,更表現了青年學者研究的活力。 [詳細]

Galectin-1 通過IL-10依賴性機製減輕了肝髒缺血再灌注損傷

 肝髒缺血再灌注損傷(IRI)是肝切除手術和移植過程中發生器官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作為淋巴器官中表達的內源性凝集素,Galectin-1在限製急性炎症和促進耐受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確定Galectin-1肝髒IRI中的體內作用及其治療潛力。在使用和不使用重組蛋白Galectin-1(rGal-1)或中和抗-IL-10抗體的處理下,雄性C57BL/6小鼠進行90分鍾的部分肝髒缺血再灌 [詳細]

MiR-93在肝癌肝移植術後通過EphA4介導的上皮細胞間變促進肝癌轉移

 MicroRNAs (miRNAs)已經證明在人類癌症發生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miRNAs在肝細胞肝癌中的功能目前仍然不是很明確。我們研究了miR-93在肝細胞性肝癌原位肝移植術後中的作用及其機製。利用原位雜交和定量PCR方法檢測了miR-93在肝細胞性肝癌組織中和細胞係中的表達狀態。利用人肝癌細胞係,將miR-93的慢病毒載體、其相應抑製物慢病毒載體以及陰性對照慢病毒載體轉導並構建穩 [詳細]

急性肝移植排斥反應腸道微生態的深度分析

 肝髒移植已經成為公認的治療終末期肝髒疾病的方法,其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別為90%和75%。然而,急性排斥反應依然是威脅生命的並發症,並且臨床上有很少可用的預測排斥反應的生物標誌物。腸道微生態是機體最重要的微生態係統和一個主要的“代謝器官”。本研究目的是鑒定移植受體的腸道微生態模式,並探討該模式作為移植排斥生物標誌物的潛在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建立了急性排斥反應移植模型(DA 大鼠作為供體,Lewis [詳細]

長鏈非編碼RNA PCAT1預測肝癌肝移植後腫瘤複發和患者生存

腫瘤複發仍然是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一個關鍵問題。然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生物標誌物預測複發和患者的生存率。近年來,通過RNA測序鑒定的新型分子---長鏈非編碼RNAs(lncRNAs),已被證明對腫瘤生物學具有的重要的調控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檢驗lncRNA PCAT1在HCC中的表達模式及其臨床意義以及在腫瘤進展中的生物學作用。我們使用實時定量RT-PCR的方法檢測了2002年至2011年之間的184 [詳細]

沉默ZIP4抑製肝癌細胞的運動能力並且ZIP4的高表達預示著肝癌肝移植病人預後不良

在先前的研究中發現ZIP4在腫瘤的發展中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它在肝癌肝移植中的作用卻是不清楚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ZIP4的表達與肝癌肝移植病人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及探索ZIP4在肝癌中作用機製。采用免疫組化的方法檢測ZIP4在60例肝癌組織標本和對應的癌旁標本的表達,並分析其與肝癌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 以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檢驗及COX比例風險多因素分析其表達水平與肝 [詳細]

IL-22在小鼠肝髒缺血再灌注損傷(IRI)中的免疫調節:通過STAT3–c-myc信號通路促進自噬

自噬(自我消化)通路對細胞分化、生存和平衡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已經發現,外源性的IL-22通過激活STAT3調控肝髒IRI,因而推測IL-22在肝髒IRI通過STAT3–c-myc信號轉導促進間質自噬來促進肝細胞生存/再生。我們使用肝細胞條件性的IL-22Tg小鼠(B6)。在肝熱缺血模型(90分鍾)和再灌注(6h)中,IL-22Tg小鼠免受肝髒IRI,表現為降低的ALT水平(611±241 U/L [詳細]

TIM-3過表達的T淋巴細胞在小鼠肝髒缺陷再灌注損傷中阻止了固有免疫炎症

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1)通過CD40信號的CD4 T細胞的活化在肝髒缺陷再灌注損傷(IRI)的早期階段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Tim-3–Gal-9陰性的T細胞共刺激的破壞加重局部炎症反應,以TLR4依賴性方式預示肝髒IRI嚴重程度。我們推測,Tim-3過表達的T細胞修正了體內固有免疫驅動的肝髒IRI。在人類CD2啟動子的控製下,表達全長的TIM-3 cDNA產生了TIM-3 Tg小鼠(C57BL [詳細]

供體miR-196a2多態性與肝移植後肝癌複發相關

在microRNA(miRNA)中單核苷酸多態性可以改變miRNA的表達,導致不同的功能後果。最近的研究發現,miRNA基因變異可能參與肝細胞癌(HCC)發生的風險。本研究目的是評估供體和受體的肝髒miRNA基因多態性與肝移植術後腫瘤複發風險的相關性。從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共155例原發性肝移植治療乙型肝炎病毒成人患者參與該項前瞻性研究。應用Applied Biosystems SNa [詳細]
更多>> 精彩圖集
結束語

本次大會持續了三天,為來自五大洲的肝移植醫師探討肝移植臨床經驗、分享手術技巧、交流心得體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對加強世界各國醫生的交流合作,共敘友誼,共謀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第20屆ILTS年會將於2014年6月4日至7日在英國倫敦召開,我們期待屆時能有更多、更新的學術成果展示出來。

主頁| 廣告條款 |法律顧問|聯係我們|版權聲明|關於我們| 誠聘英才|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