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背後的腐敗

導語:發論文的壓力不光醫生有,期刊也在承受。要發表的論文越來越多,而能評審的人實在不夠,科學出版的質量江河日下。同行評議製度還把得好關嗎?先發表再評議的方法是否可行?


倫敦大學藥學係教授質疑“同行審議”製度


同行評審決定了你的工作成果是否能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但這道程序已不再那麼有效了,主要原因是經曆發表流程的論文實在是太多了(據統計,2006年約有130萬篇文章發表於23750份期刊),而能夠勝任的人手實在不夠。投入到審閱論文中的大量(且無償)的努力所造成的深遠影響,是維護了期刊的階級地位。如今,不論多麼差勁的論文都可以在聲稱通過了同行評審的期刊上發表。

這一慘淡現狀要歸咎於那些興起所謂“不發表就淘汰”風氣的人,也就是投資者和學院高層。大學公關部門鼓勵誇大其詞,“寫”出800多篇論文會被看作值得吹噓而非可恥之事,困窘的作者也隻能隨波逐流。

不久之前,帝國理工學院醫學係被告知,他們今年在出版方麵的“產量”指標是“每年發表三篇論文,其中一篇要發表於影響因子不小於5的權威期刊”。這類指示造成的結果是降低了科學研究質量並挫傷了這種不當管理下犧牲者的信心。

唯一能從這種巨大的發表壓力中獲利的就是出版業。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期刊創辦。我的電郵收件箱裏堆滿了各種奇葩期刊發來的約稿信。這些人來者不拒。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索引了39家討論替代醫學的期刊。它們都“通過了同行評審”,但是幾乎沒發表過什麼值得一讀的文章。對論述順勢療法(homeopathy,替代醫學的一種,其理論基礎是“如某物質能夠導致健康人產生某些症狀,那麼該物質就能治愈具這些症狀的疾病”)的期刊進行的同行評審估計也都是由其他魔法信徒完成的。若非如此,這種期刊早該絕跡了。

從一篇針灸療法論文說起

在同行評審中出岔子的不止是冒牌醫學雜誌。《英國全科醫學雜誌》在2011年6月發表了一篇文章:《針灸療法對頻繁就診疑難雜症患者的療效研究:隨機對照試驗(CACTUS研究)》(CACTUS 是 Classical Acupuncture for Treating Unexplained Symptoms)。文中涉及了大量數字,但結果是一目了然的。隻要看看他們的圖表就能明白。

1

針灸研究論文中的一張圖:“52周以來的結果數據(實驗組在第0-26周接受針灸療法,對照組在第26-52周接受針灸療法)”。

顯而易見的是,在所有測量結果中,針灸療法充其量隻起到了微乎其微且反複無常的療效。其結果誠然頗為有趣,因為它表明針灸療法甚至不具有可察覺的安慰劑效應。但這並不是作者的觀點。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在常規療養中附加的12個療程五行針灸法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狀況,且效果維持了12個月。”

一支由埃克塞特大學半島醫學與牙科學院的夏洛特·佩特森(Charlotte Paterson)領導的團隊,究竟怎麼會做出這樣的推論?這麼說吧,也許這些人剛好信奉針灸療法,而替代醫學的擁躉忽視證據也是常事,哪怕是他們自己的證據。但真正的問題在於,這類結論是如何能在一份受全科醫師廣泛閱讀的權威雜誌上得到發表的。更糟糕的是,該雜誌發布了一篇通告,其中引用了該刊編輯、醫學博士、皇家內科醫學院成員、皇家全科醫學院成員、醫學科學院院士羅傑·瓊斯(Roger Jones)教授的一段話:“盡管已有無數的報道反映了針灸療法在一係列醫學問題中的優勢,卻很少有人進行過妥善組織的隨機對照試驗。夏洛特·佩特森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實證了我們可以利用針灸療法幫助病人免受疑難雜症之苦。”

小報對這篇通訊的主題大肆宣揚。舉例來說,每日郵報這樣報道“據稱,數百萬受‘疑難雜症’困擾的患者將從國民保健署資助的針灸療法中獲益”。但博客圈對此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同時推特上也出現了關於就醫選擇的評論。在這個全民記者的時代,任何錯誤都會很快被發現。

兩個月後,該刊刊登了10封指出這篇論文問題的信件。這些問題實在過於明顯,你本指望雜誌社會為同行評審流程中的失誤以及那篇誤導公眾的通告道歉。誰都可能犯錯,可是讀者連一份公開道歉或者是勘誤聲明都沒有見到。【詳細】


作者的反駁:無端質疑,無稽之談


下麵這段文字是CACTUS研究團隊代表給出的回應,駁斥了科洪提出的質問,也能看出他們堅信同行評審這一流程可以幫助改進論文質量。

科洪教授把我們CACTUS試驗的公開論文當作“同行評審中的失敗”範例。他的論點,“文中涉及了大量數字,但結果是一目了然的。隻要看看他們的圖表就能明白”與這類隨機試驗的分析方式並不一致。在論文內的表格中,我們列出了研究中的所有數據以及標準統計學檢驗的結果。正是這些檢驗結果決定了這兩組(一組在前26周接受了針灸療法,另一組沒有)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換句話說,這種差異是否僅僅是偶然發生的。

在我們的研究中,基本觀察指標——一份叫做MYMOP的問卷,用來衡量個人健康狀況的變化——以及健康問卷都顯示出有利於針灸療法的顯著統計學差異。因此我們得出結論:在常規療養中附加的12個療程五行針灸法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狀況。

1

夏洛特·佩特森及其團隊研究指出,在常規療養中附加的五行針灸法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狀況。

科洪在文章中再現的曲線圖,是供偏好以這種方式閱讀研究成果的讀者參考的。然而,這些圖隻有在結合標題閱讀時才有意義:“52周以來的結果數據(實驗組在第0-26周接受針灸療法,對照組在第26-52周接受針灸療法)”。有了這條(被科洪忽略的)信息,讀者可以就下半年各組發生的情況得出自己的結論。這結果誠然吸引人,但並不是我們的統計結論的出發點,也絕不可能是任何試驗的出發點。

我們在論文中討論了研究的強項和缺陷,其中包括一點,即平均看來針灸的益處相對較小,但這已經能夠駁斥科洪毫無根據地指控我們“信奉針灸療法”。這完全不符合事實。至於同行評審,我們的答複是,這一流程使我們能夠改進論文質量,而至於雜誌來函中的辯論,您可以自行參考八月份的《英國全科醫學雜誌》,其中都有刊登。【詳細】


雜誌編輯:先發表後評議,可怕的未來圖景


以下則是《英國全科醫學雜誌》編輯羅傑·瓊斯給出的回應,回應中闡明了論文發表前後流程中的一些細節問題,同時表達了對科洪所提倡的先發表後評議模式的擔憂。這篇回應也讓讀者得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一“孰先孰後”的問題。

大衛·科洪對我刊同行評審及編輯工作的批評基於單單一張從重要科研論文中截取出來的圖表,而文中的數據資料分明展現了一個不盡相同的情況,這也顯得他的分析主觀片麵,結論似是而非。

佩特森和她的同事的文章在兩個不同的場合下接受了兩位統計學專家的審核,又由我親自校閱。《英國全科醫學雜誌》采用透明的同行評審係統,即作者和校者互相知曉對方的身份。這篇文章起初被拒,並同意如果作者能夠處理原稿中的大量方法問題和部分表達問題,便可以重新提交。

其中一個被指出的問題是缺乏“注意力控製(attention control)”即模擬與病人進行對話的時間,盡管這一隨機對照試驗(RCT)顯然更偏重實際功效而非解釋說明。經審核,重新遞交的論文有很大提高,然而一位校審者仍對試驗中幹涉的效果規模表示擔心。我決定發表這篇論文,因為該文章報道了一項設計優良,組織有度的隨機對照試驗,而且是在一個不容易操作的領域:被試是患有不明症狀的患者,而傳統醫學在這方麵略顯捉襟見肘。在同一試驗裏,還伴有對患者體驗的定性評估,同時我們還登載了香港學界同僚的一篇關於針灸療法的社論。【詳細】

主頁| 廣告條款 |法律顧問|聯係我們|版權聲明|關於我們| 誠聘英才|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