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抑鬱問題怎能被輕視?
多國研究揭示驚人事實
根據美國自殺預防基金委的描述,每年在全國範圍內有300到400名醫生自殺身亡,幾乎每天都有一個醫生死亡。醫學訓練中有一些因素能夠引發心理疾病,包括睡眠時間減少,感到被孤立,工作環境變化導致的支持環境的減少等。
2007年來自丹麥的一項有關55種職業與自殺的調查結果顯示,醫生行業和護士行業的自殺相對危險度分別位於第一位(2.73)和第三位(2.04),明顯高於小學教師等職業。而女醫生更易患抑鬱症,這是因為女性不僅承擔職業責任,還須承擔更多家庭責任,因而感受到更大壓力,繼而產生更多心理問題包括負麵情緒。
根據2013年10月發表的對澳大利亞14000名醫生和醫學生的問卷調查,醫生患抑鬱症的比例是普通人群的四倍,在之前的一年當中,有十分之一的醫生和醫學生產生過自殺的念頭。
從自殺率上看,過去幾十年的研究資料都顯示出醫生的自殺率高於正常人群,男醫生的自殺率比普通男性人群高40%,女醫生的自殺率則比普通女性人群高130%。和其他職業相比,醫生的自殺率也高,男醫生的自殺率比其他職業的男性高70%,女醫生的自殺率則比其他職業的女性高400%。
這個趨勢是從進入醫學院開始的,調查發現,在進入醫學院之時,醫學院新生和其他學校的新生相比,在抑鬱症和其他精神問題方麵沒有區別,但等到畢業時,患抑鬱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醫學院畢業生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學校的畢業生。
2003年刊登在JAMA的一則報道提到,“盡管心裏紊亂與自殺率的不斷升高,醫師的心裏健康問題並沒有被重視”。十多年以後,這些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醫生為何抑鬱?
眾多研究和調查的結果揭示了抑鬱症是醫生的職業病之一,而且始於醫學院。另外的研究發現,30歲以下的年輕醫生的精神問題很嚴重,他們之中6%有嚴重的精神問題,是普通人群的兩倍。造成這個現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年輕醫生工作時間過長,造成他們極度倦怠,不少醫生靠酒精來紓解,由於酒精的致抑鬱效應,進一步加重了醫生們的抑鬱症狀。
另外一個原因是長時間工作導致工作和家庭無法兼顧,尤其是女醫生,這種工作和家庭的矛盾使得醫生們更為倦怠,甚至產生離婚的念頭,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
還有一個原因是工作場所,醫院這種工作環境在各種職業中即便不是最次的也是非常糟糕的,尤其在中國,各級醫院過分擁擠,醫生即使能夠正常上下班,也承擔著接近或者超過體力及精神承受能力的繁重的工作壓力,在此之上又加上了醫院暴力。對於大多數醫生來說,雖然醫院暴力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但頻頻發生的醫院暴力的信息對每一個醫生都是一種長期的精神壓力。
造成抑鬱症在醫生中多發的原因涉及到醫生這個職業本身,很多醫生知道自己有抑鬱症症狀,但並不主動治療,在上麵所說的澳大利亞的問卷調查中,超過半數的醫生認為因為抑鬱症而尋求治療對自己的職業是嚴重打擊,擔心影響到他們的前途、名聲和收入,或者認為因為抑鬱而尋求幫助是一種恥辱。於是他們會選擇自行解決,在發現自己有抑鬱症狀後,有些人靠鍛煉來緩解,有些人自己給自己開抗抑鬱藥物,大多數人會保守秘密,想盡一切辦法不讓其他人知道自己有抑鬱症症狀這個事實。
在其他人眼中,醫生從事的是治病救人的崇高職業,很少有人會想到醫生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會麵臨家庭和社會上的各種問題,也和其他人一樣會生病,更沒有人想到在有些疾病上,醫生比其他人更容易患病,尤其是抑鬱症。由於上述原因,很多醫生患抑鬱症後得不到應有的理解和治療,導致症狀越來越嚴重,最後發生自殺的悲劇。
在這些表麵現象下,醫生這個群體成為抑鬱症高發人群與醫生這個職業的不平衡性有很大的關係。醫生是一個很崇高和神聖的職業,有很高的社會地位,相對來說收入也不錯,導致很多人立誌學醫,他們之中多數人並非真正喜歡這個職業,而是喜歡包裝這個職業的光環,等他們經過繁重的功課和沒日沒夜的工作之後,等他們看清光環之後的現實之後,他們之中的多數人會非常失望。
從醫生這個職業中享受樂趣者不是沒有,但少之又少,大部分人是作為一門養家糊口的工作來做。很多醫生不喜歡這個職業,但下不了決心轉行,或者根本沒有其他選擇。從醫學院出來,做完住院醫,再幹幾年就人到中年了,醫生這個職業培訓期長,也非常專,導致轉行的餘地很少。醫學的神聖性也使得醫生們背負著社會責任,不忍轉行,於是他們長年累月地幹著很難或者很少能夠從中得到樂趣的職業,偶爾通過度假來緩解,這對於他們的精神來說,是一種嚴重的摧殘。
就拿門診來說,醫生每天要看幾十甚至上百個病人,大多數是小病,也有一些很嚴重的病人。牙醫天天看一嘴又一嘴的爛牙,越看越鬱悶。死亡對於醫生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很多時候也讓醫生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這些都會誘發他們的抑鬱症狀。尤其是那種無助的感覺會引起最嚴重的抑鬱症狀。
如何解決醫生抑鬱問題?
抑鬱症不僅僅是醫生要麵臨的問題,也是全社會要關懷和解決的問題,因為醫生出現抑鬱症狀的話,倒黴的不僅是醫生,還有病人。對美國三家兒童醫院的123名住院醫生的調查發現,其中20%患抑鬱症,他們所犯的醫療錯誤是沒有患抑鬱症的醫生的6.3倍。一位男醫生在行醫生涯中患抑鬱症的危險為13%,女醫生為20%,因此病人有很高的機會遇上一位患抑鬱症的醫生,遇上醫療過錯和事故的機會也不小。醫生患抑鬱症後,醫生是直接受害者,病人則是間接受害者,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醫生應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識,知道出現問題如何自我疏導,提高綜合素質和應對能力來減少工作中的被動局麵,降低心理緊張的壓力。
當然,解決抑鬱症在醫生中高發的問題不能僅僅靠醫生自己,首先要靠醫院和各級衛生部門,關心醫生的心理健康,減少醫生的工作時間和工作負擔,為醫生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特別是醫院的安全。其次是每一位和醫生接觸的人,無論是患者還是家屬,都要盡量控製自己的情緒,理解醫護人員,更不能有傷害醫護人員的言語和舉動。對於醫院暴力行為,全社會要形成一種同仇敵愾的氣勢、形成一種全民聲討的風氣。雖然不能徹底解決醫生患抑鬱症的問題,至少能夠使這個問題得到一定的緩解。
求關愛!醫學生更容易抑鬱和自殺!
醫學生抑鬱及自殺傾向的風險很高,然而不同研究之間研究結果各不相同。本研究旨在評估醫學生抑鬱、抑鬱症狀和自殺傾向的患病率。
研究人員檢索了2016年9月17日之前發表於EMBASE, ERIC, MEDLINE, psycARTICLES和psycINFO的關於醫學生抑鬱、抑鬱症狀或自殺傾向的研究,語言不限,同時也納入發表在同行評審的文獻中的研究以及使用有效評估方法的研究。
對於研究的研究特征信息,抑鬱或抑鬱症狀和自殺傾向的患病率,以及抑鬱學生是否積極尋求治療方麵的數據分別由三位研究者獨立篩選。使用隨機效應薈萃分析彙總估計值。使用分層薈萃分析和薈萃回歸估計研究水平特征的差異。主要研究結果為,通過驗證的問卷或結構化訪談評估抑鬱,抑鬱症狀或自殺意念的點或周期患病率。
結果納入的數據來自43個國家的167個橫斷麵研究(n=116,628)和16個縱向研究(n=5728),除了1項研究外,其餘研究使用自我報告的方式。彙總分析後,發現醫學生存在抑鬱或抑鬱症狀的整體患病率是27.2%(37,933/122,356; 95% CI, 24.7% - 29.9%, I2 = 98.9%)。不同評估方式之間患病率的不同,範圍為9.3% - 55.9%。研究期間,醫學生的抑鬱症狀患病率保持相對穩定(基線時間範圍1982-2015年;斜率,每年增加0.2% [95% CI, −0.2% ~ 0.7%])。
在9項縱向研究中,學醫前及進入醫學院後學生(n = 2432)的抑鬱症患病率的中位絕對增加值為13.5%(範圍0.6% - 35.3%)。臨床前和臨床學生之間抑鬱症狀的患病率無顯著差異(23.7% [95% CI, 19.5% - 28.5%] vs 22.4% [95% CI, 17.6% - 28.2%]; P = .72)。抑鬱的學生尋求治療的比例為15.7% (110/954; 95% CI, 10.2% - 23.4%, I2 = 70.1%)。
來自15個國家的24項(n = 21,002,除了1項研究外均采用自我評估形式)關於醫學生自殺念頭的橫斷麵研究數據彙總發現,總的自殺念頭存在率為11.1%(2043/21,002; 95% CI, 9.0% t- 13.7%, I2 = 95.8%),不同評估方式,自殺念頭存在率不同,範圍為7.4% - 24.2%。
總體而言,在此係統回顧分析中,醫學生抑鬱或抑鬱症狀的患病率為27.2%,自殺念頭的存在率為11.1%。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以確定醫學生中抑鬱或抑鬱症狀及自殺傾向的預防及治療。
原始出處:
Lisa S. Rotenstein, et al.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December 6, 2016.
學習環境關係到了醫學生的幸福感
目前大眾普遍關注當前本科醫學的教育質量對學生幸福感的影響。本研究旨在確定最佳本科醫學學習環境的幹預措施,以改善學生幸福感。
通過檢索2016年以前發表在Ovid MEDLINE、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以及 ERIC的醫學電子數據庫來確定學習環境幹預措施。這些研究檢測了所有設計用於促進醫學生情感幸福的幹預措施,使用調查、半結構式訪談或其他定量方法來評估幹預結果——學生自述的情感幸福。
由兩名研究者獨立審閱摘要和全文文章。提取數據,分析結果。使用醫學教育研究質量設備(MERQSI),得分範圍為5-18分;分值越高表明更高的設計和方法質量,得分≥14表明為一個高質量的研究。
最終研究納入了208篇文章,至少8224名參與者符合納入標準。研究設計包括單組橫斷麵或後側(N = 10),單組前測/後測實驗(N = 2 ),非隨機2組(n = 13 ),和隨機臨床試驗(N = 3 );89.2%在同一個地點進行,平均MERSQI得分為10.3(SD,2.11;範圍,5-13)。研究包含了各種幹預措施,包括那些集中通過/失敗的分級係統(N = 3;平均MERSQI得分,12),心理健康項目(N = 4;平均MERSQI得分,11.9),身心能力計劃(N = 7;平均MERSQI得分,11.3),課程結構(N = 3;平均MERSQI得分,9.5),多元改革方案(N = 5;平均MERSQI得分,9.4),健康計劃(N = 4;平均MERSQI得分,9),建議/指導方案(N = 3;平均MERSQI得分,8.2)。
總而言之,這些有限的證據表明,一些特定的學習環境幹預措施與提高醫學學生的情感幸福感相關。然而,這些研究的整體證據質量很低,突出了對高質量醫學教育的研究的需要。
原始出處:
Lauren T. Wasson,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Learning Environment Interventions and Medical Student Well-beingA Systematic Review. JAMA. 2016;316(21):2237-2252.
評論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1486號
京衛網審[2013]第0193號(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