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林的認真是由來已久的。1982年,躊躇滿誌的劉曉林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二年,遇到一例讓她刻骨銘心的化膿性腦膜炎。劉曉林用了二十幾天的時間把患兒從死神手裏搶了回來。眼看著孩子一點一點好轉,可就在準備出院前的夜晚,孩子突然昏迷,前鹵高高隆起,呼吸急促。腦出血!即使在今天,腦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殘率也非常高,
[詳細]
劉曉林的認真勁兒已然成了習慣,她所經曆的那兩件“著名”的公共衛生事件正是出於她的這種習慣,一種與認真、責任有關的職業習慣。 2003年一個正常的工作日,時任兒科主任的劉曉林在整理上半年科室入院登記時有些吃驚,以“大頭娃娃”為表現的重度營養不良患兒特別多。從理論上來講,這些年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營養不良
[詳細]
劉曉林曾麵臨過很多選擇。從最初的從醫之路,到這兩次公共衛生事件的上報。劉曉林曾經的夢想是當個服裝設計師。16歲時的劉曉林就讀於阜陽一中,讀書對於她來說是件挺輕鬆的事情。課餘,她要幫助做護士的媽媽照顧好弟弟妹妹,包括給弟弟妹妹做衣服。從此,劉曉林愛上了裁剪和織毛衣,對照借來的裁剪書一學就會,別人身上的
[詳細]
劉曉林的“堅持”意味深長。無論職位如何變化,始終工作在臨床第一線,是一種堅持;無論兒科多麼清貧,從不收藥品回扣,是一種堅持;麵臨壓力,從劣質奶粉事件發生到診治患兒,從不逃避,是一種堅持;麵臨未知,將手足口病疫情直報至衛生部,是一種堅持;身患乳腺癌,仍然樂觀工作和生活,是一種堅持;身陷“醫鬧”事件,凜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