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榮獲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憑什麼?

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3日11時30分(北京時間3日17時30分),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宣布,美國科學家布魯斯•巴特勒(Bruce A. Beutler)和盧森堡科學家朱爾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因在先天免疫激活方麵的發現”、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Ralph M. Steinman)“因發現樹突細胞及其在獲得性免疫中的作用”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前兩者和後者分別分享一半的獎金。他們憑什麼獲獎? [詳細]
更多>> 焦點新聞

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3日11時30分(北京時間3日17時30分),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宣布,美國科學家布魯斯·巴特勒(Bruce A. Beutler)和盧森堡科學家朱爾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因在先天免疫激活方麵的發現”、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Ralph M. Steinman)“因發現樹突細胞及其在獲得性免疫中的作用”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詳細]
2011年獲獎者簡介

拉爾夫·斯坦曼簡介
拉爾夫·斯坦曼:1943年生於加拿大蒙特利爾,並於麥吉爾大學學習生物學和化學。曾就讀於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並於1968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70年起就職於洛克菲勒大學,1988年起任該大學免疫學教授,同時擔任其免疫學和免疫疾病中心主任。..[詳細]
朱爾斯·霍夫曼簡介
朱爾斯·霍夫曼:1941年生於盧森堡埃希特納赫。1969年獲得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博士學位。在德國馬爾堡大學接受博士後培訓後,返回斯特拉斯堡,並於1974~2009年擔任一個實驗室的主任。2007~2008年擔任法國國家科學院院長。目前擔任斯特拉斯堡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所長。..[詳細]
布魯斯·巴特勒簡介
布魯斯·巴特勒:1957年生於美國芝加哥。1981年獲得芝加哥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就職於洛克菲勒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其間發現了LPS受體。2000年起擔任斯克利普斯研究所遺傳與免疫學教授。..[詳細]
更多>> 往屆得主

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2010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Robert G. Edwards)因對試管嬰兒技術的貢獻而獲此殊榮。..[詳細]
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2009年,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卡羅爾·格雷德(Carol W.Greider)和傑克·紹斯塔克(Jack W.Szostak)等3位美國科學獎因發現端粒和端粒酶保護染色體的機製而獲此殊榮。..[詳細]
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2008年,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發現人乳突淋瘤病毒引發子宮頸癌獲此殊榮,兩名法國科學家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和呂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因發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獲此殊榮。..[詳細]
200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2007年,馬裏奧·卡佩奇(Mario R. Capecchi,美國)、馬丁·埃文斯(Sir Martin J. Evans,英國)和奧利弗·史密西斯(Oliver Smithies,美國)。這三位科學家因為“在涉及胚胎幹細胞和哺乳動物DNA重組方麵的一係列突破性發現”而獲得這一殊榮。..[詳細]
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2006年,安德魯·法爾(Andrew Z. Fire,美國)和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美國),因發現了RNA幹擾機製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詳細]
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2005年,巴裏·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澳大利亞)和羅賓·沃倫(J. Robin Warren,澳大利亞), 因發現幽門螺旋杆菌以及該細菌對消化性潰瘍病的致病機理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詳細]
200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2004年,理查德·阿克塞爾 (Richard Axel,美國)和琳達·巴克 (Linda B. Buck,美國),因其 關於嗅覺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詳細]
200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2003年,保羅·勞特伯(Paul Lauterbur,美國)和曼斯菲爾德(Peter Mansfield,英國),因其關於核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詳細]
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2002年,悉尼·布倫納(Sydney Brenner,英國)、羅伯特·霍維茨(H. Robert Horvitz,美國)和約翰·蘇爾斯頓(John E. Sulston,英國),因發現器官發育和細胞程序性細胞死亡(細胞程序化凋亡)的遺傳調控機理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詳細]
200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2001年,勒蘭德·哈特韋爾(Leland H. Hartwell,美國)、蒂莫希·亨特(R. Timothy Hunt,英國)和保羅·諾斯(Paul M. Nurse,英國),因發現細胞周期中的關鍵調節因子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詳細]
主頁| 廣告條款 |法律顧問|聯係我們|版權聲明|關於我們| 誠聘英才|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