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為某化療患者處方“生理鹽水500 ml+依托泊苷0.6 g”2組,分別經肝動脈泵入及靜脈滴注。該處方中依托泊苷明顯超量,但藥師審核時未能發現錯誤,護士配置後,患者連續用藥兩天。第3天時,病房反饋調配好的溶液出現絮狀沉澱。藥師追溯患者用藥情況,查閱說明書及相關文獻,發現該處方超量,與醫師溝通後,發現為醫囑錯誤,應開0.06 g,實開0.6 g。
[詳細]
5歲男性患兒,因“陣發腹痛”急診入院,被疑診為腸痙攣。醫師為其開具處方“阿托品0.4 mg肌注”以緩解腹痛,並由護士注射。數分鍾後,患兒開始尖叫煩躁、顏麵潮紅、發熱、意識不清;有阿托品中毒表現,經鎮靜、對症等治療,約半小時後患兒恢複正常。
[詳細]
在藥物使用的3個環節中,藥師調配藥品是防範用藥錯誤最關鍵的環節。一方麵,藥師調配藥品環節本身會產生用藥錯誤(約占全部用藥錯誤的10%);另一方麵,藥師也是及時發現並糾正處方錯誤的關鍵。由於藥師的把關,才使得大多數處方錯誤沒有最終變成對患者的用藥錯誤。藥師在調配藥品時應嚴格落實“四查十對”的要求,及時發現錯誤、避免患者受到傷害,這不僅是法規要求,也是藥師作用和職業價值的體現。
[詳細]
患者,女性,55歲,糖尿病2年,血糖控製可。近日體檢發現血壓升高,經自我監測平時血壓為140/90 mmHg,但勞累、激動後血壓可升高至160/100 mmHg以上,且出現頭痛、嘔吐等症狀。醫生處方藥物為替米沙坦,尼群地平和諾迪康。
[詳細]
患者因“單純皰疹性角膜炎”就診於某醫院眼科門診。醫生處方“阿昔洛韋凝膠,眼用,tid”。藥師照此處方發藥。患者用藥數天,原有症狀無好轉,且出現眼部不適,故再次就診。此時,醫師發現阿昔洛韋凝膠為外用劑型,而非眼用凝膠,醫生開具的正確處方應該為“阿昔洛韋眼用凝膠”。
[詳細]
1例67歲老年男性患者因“低血壓、心動過速、視物模糊和頭重腳輕”被送入急診科。患者心電圖(ECG)疑似心房纖顫,遂被收入院觀察,並請心內科醫師會診。初步診療計劃為給予地高辛並增加美托洛爾劑量。藥師對患者進行藥物谘詢時,患者描述其進餐時服用0.4 mg坦索羅辛膠囊,每日3次。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