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淘氣的,到田裏抓蝌蚪弄了一身濕,吃了媽媽一通教訓;她懂事,11歲時每天放學乘著叮叮當當的電車到淮海路腫瘤醫院探望患病的媽媽,回家還要燒晚飯,照顧小自己七歲的弟弟;她品學兼優,高一時拿到班裏唯一一個物理的5分;她很勤奮,曾是連續多年的先進工作者,並考取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赴澳大利亞做訪問學者;她很有勇氣,53歲時毅然轉換專業,挑起當時不為人看好甚至基本無人知曉的全科醫學學科帶頭人的重任;她很執著,在近4年的舉步維艱中從未叫苦,不言放棄。

2011年6月,隨著國家家庭醫生製的全麵推行,她不僅為業內承認,更為業外熟知。她,就是上海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全科醫學係主任,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祝墡珠教授

潘誌剛:“科室裏30多個人都很團結,這與她的管理風格分不開。”

江孫芳:“祝教授把科室的醫教研工作納入了正軌,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粗到精。”

楊秉輝:“她的才能能當一個院長。”

王玉琦:“醫院現在離不開這些埋頭苦幹不出名的(全科醫學科)醫生了。”

杜兆輝:“她是一個學術權威,專家,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一位導師,平易近人、直率可親、非常直爽,到社區開展工作,更多地從學科工作方麵樹立了個人的魅力。”

金如穎:“她沒架子,樂於助人,尤其是基層單位的工作者。”“不喊口號,隻講落實。”

“我們要守好兩個門”

上午。8點。上海徐彙區楓林路。中山醫院人頭攢動。祝墡珠這天的日程是,上午教學查房,下午,英國伯明翰大學和北京大學全科醫學係來訪。7點半,祝墡珠已來到辦公室。處理完常規郵件,9點,她準時來到病區,開始每周一次的教學查房。 [詳細]

患者:“我們看到您就放心了。”

病例討論進行到十一點半,祝墡珠開始巡房。剛走進病區,一位穿病員服的中年男人迎上來,“祝醫生,您來了!我正要打電話告訴您我們來住院。”他的妻子則親昵地一把抱住了祝墡珠,祝墡珠拍拍女子的背,笑著說,“我上午教學查房,所以才來看你們,現在怎麼樣?”女子有些激動地說,“我們看到您就放心了。” [詳細]

“一定要堅持下去”

在擔任全科醫學科主任前,祝墡珠是一位優秀的重症監護室(ICU)醫生,剛從澳大利亞留學歸來,升了教授。為何會在50歲時放棄ICU而選擇全科?祝墡珠笑著說,“這個要去問我們的老院長楊秉輝了,我被他騙去了”。繼而感歎,“你們其實應該去采訪楊院長,全科醫學有今天,他功不可沒。” [詳細]

“團隊很重要”

祝墡珠曾多次受邀出國學習,都因太忙而被迫放棄了,她說,“還是把機會多留給年輕人吧。”潘誌剛說,她是一位公平的主任,鼓勵年輕人冒頭,不因個人偏好決定科室事務。
  楊秉輝院長退休後,全科醫學科的去留成了問題。有人提議“拆了算了,醫生們還回各專科去。”人心浮動,建科之初的成員走了小半。怎麼辦?祝墡珠不認輸,“以後一定會好的。” [詳細]

“讓社區醫生做參與者”

作為上海市全科醫學學會主委,祝墡珠心中時刻裝著全上海的社區醫生。她倡導從一線選拔優秀成員充實到全科學會領導隊伍中,浦東濰坊社區衛生中心杜兆輝院長和原閘北區臨汾社區衛生中心院長、現任閘北區衛生局黨委書記的龐連智都是在這樣的倡議下成長為全科學會的副主委的。
  “別看隻增加了一兩個人,在社區醫生的心裏是不一樣的,他們會把學會當成自己的組織,有親切感。”“為什麼我們的年會有那麼多醫生參加?與社區醫生對學會的歸屬感是分不開的。” [詳細]

生活中的祝墡珠

在采訪中,每當我們的相機“哢嚓哢嚓”,祝墡珠都堅決抗議:“別再拍啦,現在都是老太太了,哪還能拍出漂亮照片!”看著我們蹲著站著尋找各種角度,她無限感慨:“我年輕時也喜歡拍照片,我比你們厲害,那個時候沒有數碼相機,我是自己拍,自己洗。” [詳細]
主頁| 廣告條款 |法律顧問|聯係我們|版權聲明|關於我們| 誠聘英才|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