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醫學竹簡 已推斷出9種醫書

作者:成都商報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17-10-18
導讀

         《扁鵲見蔡桓公》中,寥寥數語,就刻畫出扁鵲醫術高超的形象。然而扁鵲的身份一直眾說紛紜。2013年的中國考古新發現中,成都老官山漢墓的發掘殺入榜單,其中出土的920多支醫學竹簡中,敝昔曰多次出現,研究人員認為這是扁鵲通假字,醫簡應屬於扁鵲派的醫書。 這些竹簡讓成都的中醫專家如獲至寶。從出土以來,專家們就一直在破譯竹簡上的密碼,目前兩萬多字的整理工作即將告一段落。研究成果表明,竹簡上的醫學文

 

《扁鵲見蔡桓公》中,寥寥數語,就刻畫出扁鵲醫術高超的形象。然而扁鵲的身份一直眾說紛紜。2013年的中國考古新發現中,成都老官山漢墓的發掘殺入榜單,其中出土的920多支醫學竹簡中,“敝昔曰”多次出現,研究人員認為這是“扁鵲”通假字,醫簡應屬於扁鵲派的醫書。
 
 

 

這些竹簡讓成都的中醫專家如獲至寶。從出土以來,專家們就一直在破譯竹簡上的“密碼”,目前兩萬多字的整理工作即將告一段落。研究成果表明,竹簡上的醫學文字堪稱一部字典,眾多生僻字的集中出現,甚至可以糾正漢代以後對中醫古籍理解的一些誤區。
 
此外,《傷寒論》一直被認為是中醫臨床辨證體係確立的標誌,而這批竹簡文字的破解對這一認識帶來嚴重質疑。專家們大膽提出,竹簡“幹貨”多、理論少,係統的治療方法和案例可以推測出東漢之前已經有一套成熟的治療體係,而這將會把中醫臨床體係建立推前到戰國時期。
 
推斷之一
 
關於醫書——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920多支醫學竹簡中,“敝昔曰”多次出現,研究人員認為這是“扁鵲”通假字,醫簡應屬於扁鵲派的醫書。
 
推斷之二
 
關於體係——“到了東漢,《傷寒論》成了中醫臨床辨證體係確立的標誌。”李繼明根據醫簡中的內容大膽推測,中醫臨床辨證體係形成時間更早,可能推到戰國時期。
 
推斷之三
 
關於病名——這本書對疾病的命名還特別講究,都是從疾病的病機、病因、病的變化各個角度去命名的,涉及的病名總數超過200個,包括內外婦女兒童五官科等疾病,體現了高超的辨病思維。
 
推斷之四
 
關於治療——砭石是古代的一種普遍治療方法,但逐步失傳,大多認為是被針刺所代替。但老官山漢墓的醫簡中,《診治論》和《逆順五色脈藏驗精神》就多次提到了這種方法,算是為今後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參考。
 
漢代“職業醫生” 留下“限量版”醫學記錄
 
2012年,成都北郊老官山漢墓中,大量西漢時期文物的出土,引起了考古界的廣泛關注。具有研究價值的文物,使得這次發掘斬獲了中國考古的“奧斯卡”。尤其是3號墓中的920多支竹簡,讓中醫專家大開眼界。
 
“這些竹簡在四川地區還從未出土過。”從2013年開始,成都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中醫古籍文獻研究所所長李繼明就介入研究。他所做的出土醫簡整理研究課題也將在今年結題,但整個研究工作隻是冰山一角。“目前隻是初步將書簡中的文字整理出來,結題後將出版相關書籍。”
 
在整理過程中,這些“精裝版”醫書讓他更加肯定,墓主人在古代屬於“職業醫生”。李繼明認為,古代醫生都是父子相傳、師徒相授,選徒弟非常嚴格,這些醫書也是一般弟子得不到的。竹簡上的字跡工整,一氣嗬成,塗改的地方很少,也說明這些都是“限量版”。
 
“上麵有篆書和隸書兩種字體,字跡也不一樣。”李繼明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這些竹簡是馬王堆漢墓出土醫學簡帛之後最大的一次醫簡發現。這些竹簡不是一個人所寫,也不成書於同一時期。通過全文識讀,對比字體和書寫風格,將原考古報告中的醫書拆分合並,調整為9種:《敝昔診法》《診治論》《六十病方》《諸病一》《諸病二》《十二脈(附相脈之過)》《別脈》《刺數》《逆順五色脈藏驗精神》。
 
將中醫臨床體係向前推 或在戰國時期已形成
 
根據《史記》中的一些記載,扁鵲行醫是在全國各地移動,不限於一地,後來在秦國被太醫刺殺。李繼明也表示,從這些線索中可以推測,扁鵲死後弟子繼續行醫,往後的幾代弟子可能從秦國到了蜀國,最後在成都定居。
 
“過去對於中醫的發展,通常都認為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爭鳴為中醫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到了東漢,《傷寒論》成了中醫臨床辨證體係確立的標誌。”李繼明根據醫簡中的內容大膽推測,中醫臨床辨證體係形成時間更早,可能推到戰國時期。
 
李繼明的說法不無依據,在老官山漢墓出土的眾多醫簡中,多是講實際操作案例,都是“幹貨”,理論則不是特別多。他表示,這也不難理解,根據一些史料記載,周朝建立後就有醫師這個職業了,那時候的考核方法也比現在更加合理,不是考卷子,而是直接拿人來醫。“十全為上,治愈率百分之百就是上醫”。
 
在這批醫書中,講述了戰國名醫扁鵲和弟子的實戰案例,其中有專門診斷的書,包括脈診、色診,也有一些專論針刺的專書,還開列了十種病症的治療處方。
 
涉及病名總數超200個 體現了高超的辨病思維
 
李繼明說,在這本書中,它對疾病的命名還特別講究,這些疾病的命名都是從疾病的病機、病因、病的變化各個角度去命名的。大類疾病中包含小類疾病。裏麵涉及的病名總數就超過了200個,包括內外婦女兒童五官科等疾病,體現了高超的辨病思維。
 
“但是整個體係還是以五髒為中心的,裏麵的髒象和經絡理論已經比較完整”。裏麵的這些醫學文字完全是一部字典。比如裏麵的與“瘕”病的種類就有16種,“內經裏麵雖然也有提到‘瘕聚’,但都不多。”李繼明表示,眾多生僻字的集中出現,甚至可以糾正以前的一些理解,“瘕”和“疸”本來就包含了症的意思在裏麵,古人命名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個病,然後命名。但是後世的中醫就拿症狀來命名,頭痛、胃痛、腹痛這些都是病名。所以才弄一個辨症,才有辨病和辯症的爭論。“中醫的特色就叫辯症論治,但是古人的症和病是不分的,它是包含在一起的”。
 
失傳的治療方式
 
或給中醫研究提供更多空間
 
“犮之方,病淺石而犮之”。在中醫的一些治療方法中,砭石是古代的一種普遍治療方法,但是逐步失傳,大多認為是被針刺所代替,後世醫書對這一做法都停留在猜測的角度。但老官山漢墓的醫簡中,《診治論》和《逆順五色脈藏驗精神》就多次提到了這種方法,這算是為今後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參考。
 
李繼明表示,隨著這些醫簡的出土,已經開始澄清了我們對於中醫學術發展史的一些模糊認識,特別是老官山漢墓書簡中的一些內容,與傳世的中醫經典《內經》《傷寒論》已有很多相似之處,望診與脈診、經絡與循行、針灸與刺法、疾病的論述、方劑與配伍,都已經有了完整的一套。可以說,這些書的內容應該是戰國晚期的扁鵲及其弟子的著述,對中醫學術發展史有裏程碑的作用。他甚至認為,以扁鵲為代表的醫家,以高超的智慧和大量臨床實踐,建立了完整的中醫臨床體係,與《傷寒論》為代表的臨床辨證體係有相同之處,又有明顯的不同。
 
招募文字學研究博士
 
從馬王堆簡帛中尋找邏輯順序
 
對於中醫研究人員來說,竹簡中的文字成了一大難題,裏麵不僅存在隸書和篆書並存的現象,甚至還出現了連筆字。比如溫字就將最後兩筆的豎筆和最後一筆橫筆連寫。為此,成都中醫藥大學從西南大學專門招聘了研究簡薄文字學的劉春語來攻克文字關。
 
要想將一堆“亂碼”還原,研究人員先要按照竹簡長短、出土位置進行初步歸類,然後在竹簡中找到同題材料進行比對,同時通過一些傳世醫學著作尋根溯源。幸運的是,在長沙馬王堆的一些醫書中找到了一些交叉重合的部分,這為整理工作掃清了很多障礙。比如講經脈的竹簡就能夠在馬王堆中出土的《陰陽脈死侯》找到一些重合的內容。至於一些殘簡,實在辨認不了,就隻好打個“框”,等以後再研究。
 
“文字整理包括校對、連綴竹簡、文字釋義等工作。”劉春語感慨地說,好在他出生於中醫世家,對中醫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其中大量文辭古拗,又是一些古體寫法,還是很難辨認。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