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恢複正常醫療服務?國家衛健委提出這5點要求,趕緊來看看吧!
3月20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製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分區分級恢複正常醫療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某縣醫院院長告訴《健康縣域傳媒》記者,疫情期間(2020年1月21日-3月13日數據)醫院門診47890人次,同比減少58.63%; 住院3363人次,同比減少54.42%; 手術693人次,同比減少48.85%; 醫院收入同比減少40.49%。 目前,醫院醫療業務隻恢複了50%,各種管控措施依然非常嚴格。 一方麵還要看國家衛健委、地方疫情防控指揮部及上級主管部門的具體指令,另一方麵是自覺行為,結合本地實際,完全放開和恢複估計要到新冠疫情結束。
分區分級,恢複正常醫療服務
如何分區分級?2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印發的《關於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分區分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該文件中指出,各地要製定差異化的縣域防控和恢複經濟社會秩序的措施。 要以縣(市、區、旗)為單位,依據人口、發病情況綜合研判,科學劃分疫情風險等級,明確分級分類的防控策略。要劃小管控單元,轄區內的城鄉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均應按要求落實相關防控措施。 低風險地區,要實施“外防輸入”策略,全麵恢複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中風險地區,要實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策略,盡快有序恢複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高風險地區,要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嚴格管控”策略,根據疫情態勢逐步恢複生產生活秩序。 3月20日,當天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在會上表示,目前全國低風險縣域已占98%,由此可見,逐步開放恢複正常醫療服務的條件已經具備。 此次《通知》中明確,低風險地區盡快全麵恢複醫療服務,門急診、住院、手術、檢驗檢查等工作要全麵向患者提供,不得以疫情防控為由,暫停醫療服務。中風險地區盡快穩妥有序恢複醫療服務,在采取必要防控措施的同時,逐步加大醫療服務保障力度。高風險地區在繼續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做好急重症患者和特殊群體醫療服務保障,根據疫情態勢恢複醫療服務。
加強管理,5項要求
關於恢複正常醫療服務的具體工作,在醫療機構內部管理方麵,此次《通知》提出5項要求。 一要製定精細化差異化管理方案,針對不同科室或部門特點,采取靈活管理措施;二要充分發揮互聯網醫療優勢,合理分流患者,引導有序就醫;三是保障急重症患者、慢性病患者、重大疾病患者和特殊群體就醫需求;四是科學開展院內感染防控,避免防控不足和防控過度;五是持續加強醫聯體建設發展,使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就近看病就醫。 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要直接組織有關力量,根據機構功能定位、專科特點、服務人口數量等因素, 按照“一院一策、一科一策”的原則,製定並細化恢複正常醫療服務的工作方案。通過信息化等手段,測算各臨床科室患者的就醫需求,動態調整醫療用房、醫務人員和相關物資的配備使用。針對不同科室或部門特點,采取靈活和差異化的管理措施,明確責任人,確定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相關工作穩妥有序推進。 在醫療服務中,利用“互聯網+醫療健康”優勢,大力推行預約掛號、預約檢查、分時段就診。探索開展先線上後現場的兩次預檢分診模式,合理分流患者,引導有序就醫、分時段就醫。 加強遠程醫療服務,開展遠程會診、遠程輔助診斷,為異地患者在當地看病就醫提供技術支持。鼓勵已注冊審批的互聯網醫院開展線上慢性病複診、診療谘詢等服務,加強慢性病藥品配送保障。 各地區醫療機構要確保急診急救全天候開放。研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滿足需長期用藥(包括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等特殊藥品)、血液透析等特殊治療的慢性病患者,需定期放療、化療的血液、腫瘤等重大疾病患者,以及孕產婦、兒童、老年人、精神類疾病等特殊群體的醫療服務需求。對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可以按照規定開具12周以內的長期處方,由簽約的基層醫療機構進行管理。 醫院要堅持科學合理開展感染防控,避免防控不足和防控過度。醫療機構要加強感染防控隊伍建設,對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人群以及防控的基礎設施、基本流程進行逐一梳理,摸排風險,改進不足。 嚴格落實醫療機構分區管理要求,避免交叉感染。全院全員實行標準預防措施,在此基礎上,根據操作風險等級實施額外防護。 另外,要 加強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的協調配合,縱向調動醫療資源,發揮基層醫療機構作用,進一步落實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要求,使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就近看病就醫,減少跨區域異地流動就醫。結合疫情防控工作,推動分級診療製度的有效落實。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