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

IgG4相關性肥厚性硬腦膜炎的診治研究進展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誌 日期:2018-01-15
導讀

          IgG4相關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受累組織IgG4陽性漿細胞浸潤為特征,合並有組織纖維化(腫大)或結節性(增生性)改變,全身多個組織和器官均可受累,中樞神經係統主要累及垂體、硬腦膜及顱骨。2003年,Kamisaw等首次提出IgG4-RD概念,得到了國際醫學界廣泛認可。2010年,Takahashi等將其正式命名。

關鍵字:  肥厚性硬腦膜炎 

        IgG4相關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受累組織IgG4陽性漿細胞浸潤為特征,合並有組織纖維化(腫大)或結節性(增生性)改變,全身多個組織和器官均可受累,中樞神經係統主要累及垂體、硬腦膜及顱骨。2003年,Kamisaw等首次提出IgG4-RD概念,得到了國際醫學界廣泛認可。2010年,Takahashi等將其正式命名。

        IgG4相關性肥厚性硬腦膜炎(IgG4 -related 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IgG4-RHP)是IgG4-RD表現在顱內的一種罕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局限性或彌漫性硬腦膜增厚為表現,於2009年由Chan等首先報道,病因及發病機製尚不清楚,文獻多為個案報道,以往部分病例常被診斷為“特發性肥厚性硬腦膜炎”,臨床表現多樣,血清學檢查IgG4含量增高,頭顱MRI增強檢查見硬腦膜強化,明確診斷需要病理學檢查。本文對IgG4-RHP診治方法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深化對其認識,提高臨床診治水平。

1

        目前,尚無關於IgG4-RHP發病率的研究報道,文獻多為個案報道,國內外有學者對既往診斷為“特發性肥厚性硬腦膜炎”的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8%~29%的病例確診為IgG4-RHP,發病年齡為32~82歲,男女比例為21:13。對於該病的發病機製,目前文獻報道主要有以下觀點:①輔助性T細胞2型介導或其聯合調節性T細胞驅動的免疫應答可能是IgG4-RD的病理生理基礎,幼稚B細胞參與CD4+T細胞相關的T細胞依賴反應與IgG4-RHP的發病有密切關係,調節性T細胞產生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和轉化生長因子-β,其中IL-10可刺激B細胞產生IgG4,而轉化生長因子-β能誘導纖維組織增生的形成。②通過對IgG4-RHP腦脊液中IgG4寡克隆帶的研究發現,其自身的抗原特異性B細胞克隆群激活後,可轉變為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漿細胞,其中部分IgG4陽性的漿細胞引起了某種未知的抗原驅動的特異反應,從而觸發的纖維炎性免疫反應。③由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介導、嗜酸性粒細胞及巨噬細胞參與的慢性炎症激活成纖維細胞,誘導膠原沉積,最終引起了組織增生及硬腦膜增厚。

2

        IgG4-RHP多為慢性起病,其症狀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肥厚性硬腦膜炎相比無特異性,主要與受累的硬腦膜部位與範圍大小有關。①頭痛是該病最常見的症狀。有學者總結2009年以來文獻報道的33例IgG4-RHP,有頭痛症狀的病例占67%,其中國內報道12例IgG4-RHP病例均以頭痛為首發症狀。目前認為增生肥厚的硬腦膜產生的占位效應、靜脈竇梗阻、靜脈及腦脊液回流不暢等引起顱內壓增高是引起頭痛的主要原因,炎症性硬腦膜刺激亦可能引起頭痛。②全部顱神經均可受損,可單根神經受損,也可多根神經受損,增生肥厚的硬腦膜導致顱神經通過的顱底間隙變狹窄,繼而使顱神經受壓,造成其局部缺血或脫髓鞘病變,引起相應功能障礙,其中視神經、動眼神經與顱前窩硬腦膜病變有關,而後組顱神經與小腦幕、大腦鐮硬腦膜病變有關。③小腦幕增生肥厚壓迫小腦及橋小腦角可導致小腦性共濟失調。④肥厚的硬腦膜壓迫腦實質可造成癲癇及軀體感覺、運動功能障礙等。⑤亦有報道病變累及垂體、顱骨甚至眼眶、鼻咽部,引起內分泌及頜麵部局部改變。

3

        頭顱CT平掃顯示受侵犯的腦實質可呈等密度或低密度表現,增強檢查腦實質病變強化不明顯,對增生肥厚的硬腦膜強化明顯,有時被誤診為腦膜瘤。頭顱MRI檢查病灶T1WI呈現低信號或等信號,T2WI呈現稍低信號,增強掃描可見肥厚的硬腦膜大部分呈條帶樣或結節樣均勻強化,以大腦鐮、小腦幕的強化表現最具特征性,表現為病變的硬腦膜兩側呈“軌道樣”強化、中心為線樣無強化的“雙軌征”,若為結節樣強化,提示硬腦膜肥厚不均。典型IgG4-RD手術前後MRI表現見圖1。

        圖1IgG4相關性肥厚性硬腦膜炎手術前後MRI表現A. 術前MRI T1WI呈現低信號;B. 術前MRI T2WI呈現稍低信號;C、D. 術前MRI增強掃描可見肥厚的硬腦膜呈“軌道樣”強化,中心為線樣無強化的“雙軌征”;E~H. 開顱手術切除部分增厚的硬腦膜,術後病理確診為IgG4相關性肥厚性硬腦膜炎,術後口服激素治療1年,複查頭顱MRI示病灶無複發

        PET-CT利用18F標記脫氧葡萄糖為示蹤劑可發現病變呈典型高代謝表現,可同時評估顱內病灶的炎症程度及顱外病灶的位置。選用11C標記的甲硫氨酸,可準確的顯示出顱內病灶位置。

4

        4.1血清IgG4檢測

        血清IgG4水平升高是IgG4-RD的重要特點,但20%~40%的IgG4-RD病人血清IgG4水平正常,故血清IgG4水平升高不是診斷IgG4-RD的唯一標準。部分IgG4-RHP即使腦脊液的IgG4水平升高,但血清IgG4仍在正常範圍內,尤其是病灶局限於硬腦膜處。有學者認為由於顱內存在血腦屏障,故其纖維化炎性過程被局限於顱內所致,如果IgG4-RHP病人出現血清IgG4水平升高,通常需考慮顱外存在病灶可能。

        4.2腦脊液檢查

        IgG4-RHP病人腦脊液常規、生化檢查結果並無特異性。Della-Torre等研究發現IgG4-RHP病人腦脊液IgG4中位濃度及腦脊液IgG4指數均顯著高於其他原因所致肥厚性腦膜炎的腦脊液檢查結果。有學者從IgG4-RHP病人腦脊液中發現寡克隆帶,並發現2例IgG4-RHP病人接受免疫抑製治療後腦脊液IgG 寡克隆區帶消失,腦脊液IgG4濃度明顯下降。

5

        IgG4-RHP大體病理為硬腦膜不同程度增厚甚至形成大小不等的結節,呈灰黃或灰褐色,質地較韌,血運較豐富,甚至侵犯顱骨內板。硬腦膜與皮質粘連,病變部位蛛網膜亦增厚,受侵犯的腦組織多呈灰白色,邊界不清,質軟,血供一般,受侵犯的靜脈竇多閉塞。鏡下見:①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亦可見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如果發現上皮樣細胞肉芽腫或以嗜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不支持該診斷。②常合並閉塞性靜脈炎。③纖維結締組織顯著增生,膠原成分居多,成纖維細胞由中心向四周呈不規則放射狀排列,形成典型的席紋狀纖維化。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gG4陽性漿細胞浸潤明顯,IgG4陽性細胞/IgG陽性細胞>40%,且IgG4陽性漿細胞>10個/高倍視野。

6

        IgG4-RHP確診需要依靠組織病理學、免疫組化、相關免疫學檢查,其診斷標準目前尚未統一,目前在診斷上主要參考2011年日本發表的IgG4-RD診斷指南:①一或多個器官出現彌漫性或局限性腫脹,或腫塊的臨床表現。②血清IgG4濃度≥1 350mg/L。③組織病理學檢查,顯著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席紋狀纖維化及閉塞性靜脈炎;IgG4陽性漿細胞浸潤,IgG4陽性細胞/IgG陽性細胞>40%,且IgG4陽性漿細胞>10個/高倍視野。確診條件:上述3項具備;很可能診斷:上述第①項+第③項;可能診斷:上述第①項+第②項。腦膜活檢符合上述IgG4-RD 3項特征性病理表現中的①項或②項,同時IgG4陽性細胞/IgG陽性細胞>40%,且IgG4陽性漿細胞>10個/高倍視野,就可以診斷為IgG4-RHP。

        但Deshpande等研究發現IgG4陽性漿細胞計數存在器官特異性,其在不同組織有不同的診斷臨界值,故認為隻要腦膜活檢標本中IgG4陽性漿細胞>10個/高倍視野即可明確診斷IgG4-RHP。IgG4-RHP常需與以下疾病相鑒別:①富於淋巴細胞漿細胞型腦膜瘤,好發於青年,常發於大腦凸麵,其次為橋小腦角及大腦鐮旁,頭顱MRI多表現為T1WI呈等、略低信號,T2WI呈等、略高信號,增強掃描可見明顯強化,病灶周邊較為毛糙,瘤周水腫明顯。病灶多包膜完整,呈灰白或灰紅色,實質多見。病理可見大量淋巴細胞(B細胞和T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可由淋巴濾泡形成,上皮細胞膜抗原、波形蛋白強陽性,淋巴細胞及漿細胞表麵抗原CD3、CD20、CD38 多為陽性。②脊索瘤型腦膜瘤,多發於幕上,亦可見於腦室係統,頭顱MRI多表現為T1WI等信號,T2WI 呈高信號,增強掃描呈明顯均勻強化。病理見腫瘤細胞呈簇狀或條索狀分布,間質呈黏液樣變,可伴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免疫組化標記波形蛋白、上皮細胞膜抗原、病程相關蛋白及D2-40可呈陽性,膠質纖維酸性蛋白多呈陰性,Ki-67增殖指數3%~10%。③Rosai-Dorfman病,好發於兒童及青少年,以雙側頸部淋巴結無痛性腫大最為常見,發生於中樞係統少見,而中樞係統以累及硬腦膜多見。病理表現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聚集,形成“明暗”相間的組織學特征,胞漿內可見具有顯著吞噬特性淋巴細胞,其周圍可見環形空暈,伴局灶膠原化,纖維化明顯。組織細胞表達CD68和S-100,但不表達α-平滑肌肌動蛋白、CD34。

7

        IgG4-RHP對糖皮質激素治療敏感,對於糖皮質激素的使用目前沒用統一的標準,大都參考IgG4-RD及肥厚性硬腦膜炎的用藥方案。美國治療方案為甲基強的鬆龍40~80mg/d,共4周,此後逐漸減停。日本治療方案為甲基強的鬆龍0.6 mg/kg/d,共2~4周,此後改為口服劑量每2周減5 mg,以2.5~5 mg/d維持3年。免疫抑製劑對IgG4-RHP也有較好的療效。有報道稱IgG4-RHP病人單獨使用甲氨蝶呤治療2年無複發。對於聯合使用糖皮質激素及甲氨蝶呤無效或複發的病例,改單用嵌合抗CD20單克隆抗體利妥昔單抗後效果確切。由於IgG4-RHP需要病理學檢查以明確診斷,故對於保守治療不理想、出現腦實質或顱神經受壓明顯者應盡快手術,切除部分肥厚的硬腦膜及受侵犯的腦實質,對顱神經障礙及癲癇等症狀的緩解有積極作用。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