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學

ECCO:IBD引發胃腸癌風險

作者:小閃 來源:醫學論壇網腫瘤 日期:2018-06-12
導讀

         根據歐洲克羅恩病和結腸炎組織2018年大會上提供的新數據,患有炎症性腸病(IBD)人群某些癌症的風險升高,這些人群年齡較大且已停止使用免疫調節劑。

關鍵字:  IBD 

        來自蘇黎世大學醫院的Thomas Greuter博士表示,IBD患者膽管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所有淋巴瘤的風險更高。但其他惡性腫瘤,如乳腺癌、肺癌、泌尿生殖係統癌症和黑色素瘤無升高風險。Thomas Greuter博士強調,治療醫師應該進一步意識到免疫調節劑的潛在致癌作用。

        Greuter及其團隊評估了從2006年~2016年被納入瑞士國家IBD隊列的3,119名患者。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相似,平均診斷年齡為28歲,患者患有IBD平均11年。克羅恩病患者多於潰瘍性結腸炎(57% vs 43%)。2016年3月,當分析數據時,約有30%患者正在接受生物治療。

        研究人員使用橫斷麵分析和5年縱向隨訪來評估被研究人群的癌症。目標是確定整體癌症和特定癌症亞型的頻率、發病率、風險和保護因素。研究人員將惡性腫瘤定義為癌症、白血病或淋巴瘤以及腸發育不良的複合體。

        總共122名患者(3.9%)被診斷為惡性腫瘤。出乎意料的是,胃腸癌是研究隊列中最常見的癌症,其次是淋巴瘤、皮膚和泌尿生殖係統癌症。

        對於縱向分析,僅納入了2,580名登記時無癌症患者和至少有一次隨訪的患者。其中67名患者(2.6%)被診斷為新發惡性腫瘤,平均年齡為4.9歲。

        癌症發病率為439例/100,000人年,但排除不典型增生患者後,該比例增至458例/10萬人年。

        研究人員進行單變量和多變量Cox回歸建模,以確定IBD隊列中癌症的預測因子。免疫調節劑的使用年齡和停止是惡性腫瘤發生的顯著預測因子,而用氨基水楊酸鹽和生物製劑治療則具有保護性。

        表 惡性腫瘤的預測因子

因素

風險比

P值

免疫調節劑終止

2.813

P<0.001

年齡

1.046

P <0.001

當前抗生素的使用

3.377

P=0.020

腸手術

1.805

P=0.023

生物治療

0.535

P=0.020

當前5-ASA治療

0.485

P=0.026

5-ASA終止

0.299

P=0.299

        Greuter指出,最近的研究顯示IBD患者結直腸癌發病率呈下降趨勢。有關腸外惡性腫瘤發生頻率的數據不一致,風險因素與癌症發展之間的關係隻有少數預測因素才能確定。

        雖然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可以提高黑色素瘤的發病率,並且明確推薦與皮膚科醫生密切合作,但抗腫瘤壞死因子治療似乎並不是癌症整體發展的危險因素,很可能是因為更好的控製腸道炎症。

        參考資料:European Crohn's and Colitis Organisation (ECCO) 2018 Congress:Abstract OP037. Presented February 17, 2018.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