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健康
情緒不好,胃腸也會跟著生病!
原來精神類疾病和腸胃也有關係......[詳細]
糖尿病引起的胃腸病變,應該怎麼處理?
糖尿病引起的胃腸病變,應該怎麼處理?大約一半的糖尿病患者都會出現胃腸病變,其中胃部病變占10%左右,腹瀉和便秘各占約20%。但因為部分患者無明顯症狀,所以臨床就診發病率比實際發病率低。那麼糖尿病引起的胃腸病變,應該怎麼處理?[詳細]
僅占胃腸道惡性腫瘤的1%-2% 發現多是晚期的小腸癌你了解多少?
很多人都知道,我們人的重要消化器官小腸很長,全長約600cm,占胃腸道全長的70%~80%,且其粘膜表麵積很大約為200cm2,雖然有如此的長度和如此大的表麵積,但是小腸原發性腫瘤很少見,僅占胃腸道腫瘤的1%~5%。[詳細]
研究進展
胃腸道間質瘤高危患者複發率高
提起胃腸道腫瘤,大家聽到最多的是胃癌、腸癌。而對胃腸道間質瘤比較陌生。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胃腸外科王國強教授介紹,其實它是消化道最常見的間葉組織源性腫瘤,其發病率約占胃腸道惡性腫瘤的1%~3%。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這類腫瘤多發生於50~70歲, 男女的發病沒有明顯區別,大部分發生於胃(約占50%...[詳細]
ECCO:IBD引發胃腸癌風險
根據歐洲克羅恩病和結腸炎組織2018年大會上提供的新數據,患有炎症性腸病(IBD)人群某些癌症的風險升高,這些人群年齡較大且已停止使用免疫調節劑。[詳細]
超範圍夾在治療高危胃腸道出血中有很好的療效
常規內鏡治療對於非靜脈曲張性消化道出血效果滿意度隻能達到80%,且易產生並發症。消化道患者大多數出血來自具有高風險血管區域和/或大血管的特征的潰瘍。本項研究評估了使用超範圍片段(OTSCs)作為對不良結局高風險病變出血患者的主要或挽救治療的療效。[詳細]
新研究有望戰勝致命性的艱難梭菌胃腸道感染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艱難梭菌毒素B(TcdB)如何識別人G蛋白偶聯受體Frizzled蛋白(FZD),即艱難梭菌用來入侵腸道細胞和導致致命性胃腸道感染的受體。這一發現可能為開發針對艱難梭菌的新型抗毒素鋪平道路,而且也顯示出開發新的抗癌...[詳細]
非活躍期腸貝氏病患者胃腸不適因素及治療方法
許多腸貝氏病(BD)患者,盡管疾病處於內鏡或放射治療緩解期,仍存在胃腸道症狀。之前的研究表明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與炎症性腸病相關,近日研究人員考察了SIBO與BD的相關性,並考察利福昔明對BD的治療效果。[詳細]
胃腸道間質瘤腫瘤破裂的基因型和風險分析!
腫瘤破裂是胃小腸間質瘤(GISTs)預後不良的有力預測指標。近日,外科領域權威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該研究旨在明確腫瘤基因型是否與腫瘤破裂風險相關。[詳細]
微創手術新進展腹腔鏡胃腸轉流治療2型糖尿病
一直以來,糖尿病被認為是一種慢性內科疾病, 是一個不斷進展、不能治愈的過程,隻能通過長期的 飲食控製及藥物治療來穩定病情,延緩發展,外科治 療主要是針對它的晚期並發症,所以在人們眼裏,針 對糖尿病的手術就是晚期截肢和血管再通。[詳細]
炎症性腸病中的性別差異
炎症性腸病(IBD)的發病率隨年齡變化顯著,但很少有研究考察性別對IBD發病的影響。近日研究人員就不同年齡段IBD發病率的性別差異進行了考察。[詳細]
晚期結直腸癌患者有了三線治療新藥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長、亞洲臨床腫瘤學聯盟主席、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李進教授與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八一醫院秦叔逵教授攜手,經8年聯合攻關,終研發出針對三線治療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新藥(呋喹替尼)。[詳細]
腸梗阻一定會出現氣液平麵?答案是.....
腸梗阻是常見的外科急腹症,“痛、吐、脹、閉”是其典型的臨床表現,而其X線表現,外科教材基本都是這樣描述:腸梗阻4~6小時後,腹部立位X線檢查即可見脹氣的腸袢及多數氣液平麵。可見氣液平麵對於診斷腸梗阻非常重要,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氣液平麵?腸梗阻一定出現氣液平麵嗎?……[詳細]
呋喹替尼三線治療轉移性結腸癌效果顯著
轉移性結直腸癌(CRC)患者的治療手段十分有限,近日研究人員評估了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抑製劑呋喹替尼三線治療轉移性CRC的療效。[詳細]
做好胃腸腫瘤臨床研究必須抓住機遇
消化係統腫瘤中,除了結直腸癌外的其他腫瘤,如胃癌、食管癌,在歐美國家發病率較低,相關研究也較少。但這些腫瘤在我國發病率較高,但又缺乏足夠的臨床證據來幫助解決臨床診療難題。日前,北京消化腫瘤國際高峰論壇暨中國胃腸腫瘤臨床研究協作組(CGOG)2018年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圍繞探討消化係統腫瘤精準臨床...[詳細]
CLIN CANCER RES:晚期胃腸道或肛門癌患者循環腫瘤DNA測序
晚期胃腸道腫瘤或肛門癌組織活檢基因測序目前應用越來越廣泛,用於指導治療。在某些病例中,無法進行腫瘤組織活檢。CLIN CANCER RES近期發表了一篇文章,研究循環腫瘤DNA(ctDNA)是否可以作為替代腫瘤組織活檢的微創性檢查方式。[詳細]
Lancet infect dis:不同收入國家的胃腸外科術後切口感染的風險
外科手術切口感染(SSI)是與健康保健相關的最常見的感染之一,但其作為全球健康重點的重要意義尚未完全明確。近日,Lancet子刊上發表一篇文章,關於全球各部分國家胃腸道手術後SSI的負擔評估。[詳細]
胃腸道內鏡中急性鎮靜並發症相關影響因素
在大多數國家,胃腸道內鏡需要鎮靜措施,這導致額外的並發症風險增加。由於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樣本數量有限,腸胃道內鏡並發症的發生率差異顯著。[詳細]
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的圍手術期營養支持療法
手術能夠去除原發癌灶、清掃轉移淋巴結或可能被癌累及的軟組織,是胃腸道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對腫瘤可根治性切除的患者,營養支持療法可輔助患者度過圍手術期,保障抗癌治療(手術和放化療)的順利實施,從而達到近期和遠期獲益。對腫瘤無法手術切除的患者,非手術治療常喪失對癌腫的有效控製,此時姑息性營養支持僅能...[詳細]
食用可發酵碳水化合物可加重功能性胃腸道症狀
背景:初步證據表明,限製可發酵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可能改善炎症性腸病[IBD]中的功能性胃腸道症狀[FGS]。[詳細]
一般人群中功能性胃腸病發病率及嚴重程度
近日研究人員以及羅馬IV診斷標準,考察了一般人群中功能性胃腸病(FGID)的發病率以及健康損害累積效應。[詳細]
炎症性腸病患者接受抗腫瘤壞死因子α治療前療效預測方法研究
抗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治療是炎症性腸病治療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但統計發現,約有30%的患者對抗TNFα治療無應答,加之抗TNFα治療的不良事件及花費造成治療收益顯著降低,因此在抗TNFα治療前接受應答效果評估極具臨床價值。[詳細]
患有炎症性腸病的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患者發生進展性結腸癌的風險增加
炎性腸病(IBD)伴發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稱為PSC-IBD)的患者出現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增加,但當患者被診斷為低度不典型增生(LGD)後的疾病如何進展目前尚不明確。本項研究旨在確定在PSC-IBD群體中從高度發育不良進展為結腸直腸癌的晚期結腸直腸腫瘤(aCRN)的情況。 ...[詳細]
攝入高水平Ω-3脂肪酸的母親能有效促進男性後代機體的腸道健康
攝入富含健康脂肪魚類的母親能夠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腸道,並且有效預防孩子體重增加; 日前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Microbiome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通過對實驗室小鼠進行研究發現,如果其攝入較高水平的Ω-3脂肪酸的話,其後代的體重增加或許較少。[詳細]
GUT:不同篩查方法對間期結腸癌風險的影響
糞便免疫化學試驗(FITs)及愈創木酚糞便隱血試驗(gFOBTs)均是現行的結腸癌篩查方法,近日研究人員比較了FIT或gFOBT陰性人群間期結直腸癌(iCRC)發病率的差異。 本次研究為係統綜述及薈萃分析研究,考察截止2017年12月的相關研究數據。研究的主要終點為每10000...[詳細]
評論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1486號
京衛網審[2013]第0193號(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