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醫學

重症醫學年度研究進展(下)——ARDS診治進展

作者:邱海波教授等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3-11
導讀

2010年,重症醫學逐漸向規範化、個體化和係統化治療模式發展。本報在3月3日A7版刊登了重症醫學年度研究進展(上),介紹了感染性休克治療和腎髒替代治療的研究進展,本期將為您繼續介紹心肺複蘇、休克治療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診治的最新研究成果。

神經肌肉阻滯藥物或降低患者死亡風險

  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顯示,對於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早期神經肌肉阻滯藥物治療降低患者死亡率,且減輕呼吸機相關肺損傷,抑製炎症反應,降低氧耗和呼吸功。

  法國一項納入20個重症監護病房(ICU)340例重症ARDS患者(氧合指數<150 mmHg)的研究顯示,在小潮氣量通氣基礎上,與對照組相比,阿曲庫胺組患者90天死亡風險顯著下降。在校正基礎氧合指數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價(APACHE Ⅱ)評分後,阿曲庫胺組患者90天死亡率仍顯著低於對照組(31.6%對40.7%)。

  然而,神經肌肉阻滯藥使用的療程及深度鎮靜對ARDS患者的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俯臥位通氣改善重症ARDS患者預後

  俯臥位通氣通過體位改變改善患者肺組織壓力梯度,明顯減少背側肺泡的過度膨脹和肺泡反複塌陷複張、改善肺均一性、改善氧合,並可能減少肺複張的壓力和呼氣末正壓(PEEP)水平,避免或減輕呼吸機相關肺損傷。

  2010年的一項薈萃分析顯示,對於重症ARDS患者(氧合指數<100 mmHg),俯臥位通氣可明顯改善患者預後,提示俯臥位通氣是重症ARDS患者的重要治療措施。

NAVA改善人機同步性

  神經電活動輔助通氣(NAVA)是通過監測膈肌電活動信號感知患者的實際通氣需要,提供相應的輔助通氣支持水平的新型通氣模式。臨床研究顯示NAVA具有改善人機同步性、降低呼吸肌負荷、增加潮氣量和呼吸頻率變異度,促進塌陷肺泡複張及指導PEEP水平選擇等優勢,並有利於個體化潮氣量選擇、是機械通氣治療的新理念和發展方向。

  此外,體外膜式人工氧合法(ECMO)在改善重症ARDS患者氣體交換方麵有明顯優勢,NAVA與ECMO聯合可降低患者潮氣量,維持合適的體內pH和二氧化碳分壓(PaCO2),防止呼吸機相關膈肌功能障礙,有效保護肺組織。

ARDS患者預後與病因相關

  ARDS患者預後與疾病發病早晚無顯著相關性,但與導致ARDS的病因有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早發與晚發ARDS患者預後無顯著差異,但與非感染原因導致的ARDS患者相比,感染相關ARDS患者病情更加嚴重,拔管成功率低,死亡率顯著增加。與非肺部感染患者相比,肺部感染患者ARDS並發症發生率及死亡率較高。

間充質幹細胞提供治療新思路

  間充質幹細胞(MSC)以其多向分化潛能為急性肺損傷(ALI)/ARDS患者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既往研究顯示,MSC可減輕ALI動物的肺部炎症反應,促進肺泡結構修複,抑製肺纖維化病變,降低ALI動物死亡率。MSC可產生多種旁分泌因子,具有抗炎作用和抗氧化作用。MSC向肺細胞的分化可促進Ⅱ型肺泡上皮細胞增生,維持肺泡毛細血管屏障完整性,減輕肺水腫。

  艾耶(Iyer)等發現輸入骨髓來源的MSC可上調脂多糖誘導的ALI小鼠全身半胱氨酸和穀胱甘肽水平,維持氧化還原狀態,減輕過氧化損傷,有利於減少肺損傷和促進肺組織修複。

  體外實驗證實,骨髓來源的MSC及條件培養基可抑製大腸杆菌、銅綠假單胞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

  然而,MSC在肺組織存留時間短,移植入損傷肺組織的比例低,目前還沒有很好的促歸巢和分化方法,MSC使用的遠期效果和風險尚不清楚。故MSC在ARDS的研究仍處於動物實驗階段,還須進一步探索。

  (作者:劉鬆橋 邱海波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